儿童减肥可增强自信心
肥胖已成为严重损坏我国儿童躯体和心理的健康的新问题。目前我国肥胖儿童正以每年9.1%的速度增长,儿童肥胖的严重程度令人担忧,须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儿童肥胖程度可分为三级,体重超过正常儿童标准体重20%~30%为轻度,超过30%~50%为中度,超过50%为重度。肥胖程度越严重,对儿童健康的伤害越大。
肥胖可导致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免疫等多系统损害,影响儿童智力、行为、心理及性发育。肥胖对儿童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主要有七大伤害:
1、肥胖婴儿学会走路比正常婴儿晚,而且因为关节部位负重过量,容易磨损而导致关节疼痛。还容易发育成扁平足、膝内翻或外翻以及髋关节内翻等畸形,加上肥胖致使行动笨拙,容易发生意外意外。
2、肥胖或者致使少年儿童呼吸困难,更加容易发生肺炎、支气管炎,严重的甚至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着后每次呼吸之间的间隔时间延长,造成缺氧,白天就会总是嗜睡,精神萎靡不振,口腔畸形影响美观。长期脑乏氧致使学习成绩下降。
3、成年人患者慢病的提前发生。过去流行的观点是,青少年糖尿病都是1型糖尿病。然而目前儿童中发生的2型糖尿病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肥胖显然容易致使儿童2型糖尿病国内成都接诊小的儿童只有1岁。
肥胖伴发高血压、脂肪肝,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使得成年后心脑血管发作作提前。还有胆石症、骨质疏松等等。
4、影响儿童正常的性发育,儿童生长激素分泌低下,性激素分泌紊乱,女童出现性早熟,男童生殖器短小,能引起轻度性功能低下、阳痿, 较早产生对性的迷惑、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儿童学习和生活。甚至会影响日后的夫妻生活。
5、造成儿童青少年心理损害,肥胖儿童的总智商和操作商低于健康儿童,其活动、学习、交际能力低,久而久之会出现抑郁、自卑,使儿童对人际关系敏感、性格内向、社会适应能力低,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6、肿瘤发作的概率增加。肥胖能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尤以细胞活性明显降低,还致使代谢综合症,在此土壤上发生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近十种病情。
7、更加容易在成年期发生肥胖。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生的危险年龄是:孕妇在孕前肥胖、孕期体重增加过量、孕期漏诊的糖尿病,致使出生体重超过8斤
出生后一年5岁~7岁的儿童期和青少年青春期四个时期。一旦肥胖儿童进入成年期,因为脂肪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的双重异常,体重就很少能降下来。国外的资料表
明,儿童肥胖导致成年人患者肥胖的概率是:6个月婴儿肥胖导致成年人患者肥胖概率14%7岁肥胖为 41%10~ 13岁肥胖为 70%青春期肥胖为 80%。
肥胖儿童不仅发展为成人患者患者肥胖的伤害性高,而且儿童肥胖直接影响到其成年人患者后大量慢性恶疾的发作率和死亡率,是以肥胖儿童急须要减肥,然而到底有哪些手段能帮助肥胖儿童减肥呢?
家庭按摩法 有助小孩减肥
按摩减肥是一类安全、有效、无创伤、微副作用、花钱少、见效快,易为儿童接受的手段按摩还可以在家庭中应用,是以也是一类家长能轻轻松松帮助小小孩减肥的手段。
按摩减肥的常用手法以按、揉、点压、推、拿为主。按摩的施行,分以下三步进行。
一步 患者儿童仰卧,家长用双手掌在小儿腹部肚脐周围按揉约两分钟再用双手掌的掌根在小儿腹部顺时针按揉,从升结肠部位至横结肠部位,再至降结肠部位按揉约4分钟,按揉时的速度应较前加快。此法可调节胃肠蠕动功能、健脾利湿、加快皮下多余脂肪分解。
第二步 对儿童病患的肥胖部位、与淋巴液流动有关的部位进行按摩。这样可以通过促进新陈代谢而减肥,全身与淋巴液流动有关的部位有腋窝、双乳之间(乳导管)、腰部及双膝后面等。
当家长的手指按触到淋巴结时,儿童病患会有痛感,但伴随按摩次数的增加,痛感就会消失。这一步的按摩时间用20分钟~30分钟为好,完结时要对腹部进行顺时针环形按摩。这样能助消化,也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三步 首先按揉背俞穴分布区域,以皮肤微红为度,重点按揉脾俞、肝俞、大肠俞、肾俞诸穴位,每穴按揉1分钟~2分钟。其次点按三阴交穴,左、右各点按1分钟~2分钟。
家长要注意,当按揉小孩背部和肩胛骨之间时,要以发热为度按摩之后,应让小孩儿稍休息一下。通常,儿童癫痫病患者完结医治后排尿是按摩效果好的表现。
儿童减肥新手段:开心玩游戏
香港多位小朋友成功以玩游戏方式控制体重。新研究显示,儿童开心地进行游戏,不但可培养运动兴趣,更可增强儿童心肺功能,提高肌肉能力,培养运动持续性,更能有效规避使用传统手段减肥后的体重反弹。
香港医院让二十名体重超标的儿童,于去年年底参加每星期两次两小时的“游戏减肥计划”,内容以“开心”和“体力消耗”的活动为主,例如迷你榄球,捉迷藏及闪避球等。
五星期后,专家教授学者发现这些儿童不仅体重没有继续增长,且肺气量增加近一成,身躯移动能力及控制能力明显改善。
专家教授医师同时建议家长,任何集中的减肥运动一旦停止,体重都会出现反弹,只有养成较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才可以根本解决儿童肥胖问题。
上一页癫痫症的常见护理手段